《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当代阐释》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郗戈博士所著,近日由世图武汉学术出版中心完成出版。
该书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12XNJ013,项目名称:《资本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该研究通过对关键概念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的深入透彻的解析,重建了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内在统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建构的新路径。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较,本书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和理论观点等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特色。
第一,本书具有较为独特的研究视角。学界现有研究长于宏观整体把握,但对基本概念、范畴的研究明显不足;而本书则从关键概念和基本范畴的研究视角切入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力求推进到基础理论的内部,开展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
第二,本书运用了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思想史诠释和理论探讨的方法,而本书则力求将文本解读、思想史诠释与问题式理论探讨三者整合起来,形成更为全面的概念、范畴研究方法。
第三,本书回应了当前学界讨论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较为新颖的理论观点。
本书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内在统一的基本立场出发,综合运用文本研究、思想史研究与原理研究的方法,深入阐明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实质,专题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若干基本范畴的历史起源、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力求夯实历史唯物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建构的理论路径。
全书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共分为两篇:上篇专题研究哲学观、历史性视域、总体性方法和价值前提等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层面的基本范畴;下篇专题研究实践、物质、劳动、交往、社会关系、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层面的基本范畴。
本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很好的学术价值,并且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建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合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者及广大哲学爱好者阅读与参考。
前 言:
本书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内在统一的基本立场出发,综合运用文本研究、思想史研究与原理研究的方法,深入阐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实质,专题探讨历史唯物主义若干基本范畴的历史起源、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力求夯实历史唯物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建构的理论路径。
本书紧扣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展开研究与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思想史视野中的哲学革命的关键概念,恰恰构成了理论建构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学界现有研究长于宏观整体把握,但对基本概念范畴的研究略显不足。而本书则从基本概念范畴的视角切入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力求深入到基础理论内部,开展更为具体细致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思想史诠释和原理研究的方法,而本书则力求将文本解读、思想史诠释与理论问题探讨三者整合起来,形成更为全面、更具整体性的概念范畴研究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很多,本书在选择时并不苛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发掘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原生范畴”。本书没有聚焦于当前学界已有充分探讨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范畴,而是着力探究劳动、交往、社会关系、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本批判等这些更具原生性意义但却被学界关注较少的范畴。
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全书共分为两篇:上篇专题研究哲学观、历史性视域、总体性方法和价值前提等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层面的基本范畴;下篇专题研究实践、物质、劳动、交往、社会关系、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层面的基本范畴。其中,以实践、社会关系和社会总体为基本观点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贯穿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中,并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在统一性。
本书重点探讨了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以及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这两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与传统的哲学解释模式不同,本书认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资本的统治构成了马克思哲学思考的现实境遇与关注焦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因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必然深化为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必然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得到丰富与发展;《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才是马克思哲学革命得以完成的真正标志。从理论逻辑的总体结构来看,马克思哲学正是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的“三位一体”。脱离开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指导,资本主义批判就是盲目肤浅的;脱离开资本主义批判的充实,世界观和历史观就是空洞抽象的。在马克思的新哲学建构中,世界观、历史观与资本批判是内在统一的。
此外,本书还论及马克思哲学革命与西方思想传统的关系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哲学解释模式,本书认为,马克思哲学革命并不是与西方思想传统的抽象断裂,而是西方现代思想的“内在超越”。马克思哲学内生于西方思想传统自身的问题意识,但却另辟蹊径,最终越出了西方思想的纯哲学批判视界,实现哲学思想视域的革命性转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统一的新型哲学或新哲学形态。
目 录:
导论:重释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001
一、历史:从文化批判、政治批判到经济批判001
二、逻辑: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批判005
三、实质:“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009
上篇: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基本范畴
第一章 哲学观变革与哲学思维转换013
一、后黑格尔境遇中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013
二、非形而上学化: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025
第二章 历史性视域的萌生与开启034
一、历史性视域的生成过程034
二、历史性视域与现代哲学变革048
第三章 总体性方法的奠基与创建059
一、总体性方法与现代社会059
二、总体性视野中的社会与个人066
第四章 价值前提与规范性建构075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规范基础”问题075
二、超越启蒙:“规范基础”的主要特征079
三、价值与历史:“规范基础”的理论功能084
下篇: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的基本范畴
第五章 实践与物质世界的社会性087
一、作为一般社会存在物的“物”089
二、与“人”相对抗的“异己物”091
三、作为最终和最高存在物的“人”095
第六章 劳动与主体性的重新奠基099
一、劳动范畴与主体性哲学的变革100
二、异化劳动问题与主体性的现代境遇110
第七章 交往、社会关系与主体间性的重建130
一、交往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状况131
二、交往与社会关系异化的根源136
三、交往与社会关系异化的积极扬弃141
第八章 从哲学批判到意识形态批判146
一、思辨哲学批判深化为意识形态批判146
二、意识形态批判:理性主义的“内在超越”164
第九章 资本批判与现代世界观建构178
一、资本主义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179
二、资本批判、现代世界观与历史唯物主义190
参考文献203
后记213
作者简介:
郗戈,男,1981年生,陕西省商洛人,2000-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历史唯物主义、资本哲学、现代性问题等。在《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光明日报》、《现代哲学》、《哲学门》、《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