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思想史而非学术史,从现代化思想史而非一般的思想史,从社会性思想史而非哲学性思想史,来观察近代杨墨思潮的复活这一重大历史现象。本书的视野主要有两个:一是现代性的本土回响,即伴随西方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现代性是如何做适应中国的艰难调整的,也就是西方现代性的本土适应问题。二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化,即中国传统思想如何借助于“千年变局”与西学传入的机会实现自身的现代适应,也就是中华文化的接续与复兴问题。本书从思潮、流派、个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思潮方面,主要是探讨杨墨思潮复活的契机、新诠释的理论与方法。流派方面,主要对近代墨学流派演变与得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个案方面,主要对梁启超的杨学研究与章太炎的墨学研究进行了解剖。本书的主要特色是从现代性的本土回响与本土思想的现代性适应的双重视角对杨墨思潮的近代诠释进行深入探讨,对梁启超的杨学与章太炎的墨学研究进行具体探讨。
目 录:
导 言……………………………………………………………………………………001
一、研究旨趣与方法 ……………………………………………………………001
二、先秦杨墨何以能言盈天下? ………………………………………………002
三、秦汉以后杨墨何以会长期沉寂? …………………………………………008
四、近代以来杨墨何以能够复活? ……………………………………………013
五、近代杨墨诠释的方法 ………………………………………………………016
第一章 杨朱学派的近代活化………………………………………………………020
一、杨朱学派的近代复活 ………………………………………………………021
二、杨学活化之个人与自由 ……………………………………………………025
三、杨学活化之民主与权利 ……………………………………………………027
四、杨学活化之快乐与纵欲 ……………………………………………………030
五、杨学活化之厌世与断灭 ……………………………………………………033
六、杨学活化之日常生活之道 …………………………………………………034
七、近代杨学活化的原因 ………………………………………………………037
第二章 近代杨朱学派新形象的构建………………………………………………042
一、杨朱学派的古代形象 ………………………………………………………042
二、杨朱学派的近代新形象 ……………………………………………………049
三、杨朱学派新形象塑造的原因 ………………………………………………057
第三章 世变而学变:梁启超的杨学三变…………………………………………066
一、维新时期:“最深恶痛绝其言”、“杨学遂亡中国” …………………067
二、新民时期:“发明杨朱之学亦足以救中国” ……………………………072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希腊主义与文艺复兴的精神” ……………………077
四、东方文化复兴运动时期:“周秦诸子都带积极精神” …………………082
第四章 墨翟学派的近代活化………………………………………………………087
一、墨学活化现象及其根源 ……………………………………………………088
二、墨学活化之科学 ……………………………………………………………099
三、墨学活化之民权 ……………………………………………………………102
四、墨学活化之平等、博爱与社会主义 ………………………………………105
五、墨学活化之社会进化论 ……………………………………………………109
六、墨学活化之功利主义 ………………………………………………………112
七、近代墨学批评:宗教、生活与政治 ………………………………………114
八、从对抗到调和:儒墨关系新论 ……………………………………………117
第五章 复兴与反对:近代墨学主要流派……………………………………………121
一、考据派 ………………………………………………………………………122
二、洋务派 ………………………………………………………………………124
三、维新派 ………………………………………………………………………128
四、革命派 ………………………………………………………………………133
五、新文化派 ……………………………………………………………………141
六、东方文化派 …………………………………………………………………144
七、西化派 ………………………………………………………………………148
八、科学派 ………………………………………………………………………150
九、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派 …………………………………………………151
十、墨学反对派 …………………………………………………………………155
第六章 学以忧世:章太炎的墨学三变………………………………………………161
一、“佚、翟之祸,斯亦酷矣”:1904年以前的毁墨 ………………………161
二、“其道德非孔、老所敢窥视也”:1904—1914年的彰墨 ………………165
三、“十字军之祸,夙见于禹域矣”:1914年以后的批墨 …………………172
四、忧时之学:章太炎墨学三变之理路 ………………………………………178
结 论……………………………………………………………………………………185
后 记……………………………………………………………………………………188